專題文章 Articles

要父母.不要電子褓姆

臨床心理學家 葉妙妍

智能產品有助幼兒發展?

現今不少父母愛把時下流行的電子科技產品(如智能手機、平板電腦等)給幼兒當玩具。每逢孩子吵鬧,一部智能產品立刻令他乖乖安靜下來,甫被拿走就吵鬧失控。結果連牙牙學語、走路未穩的孩子都機不離手,日漸上癮。故此這些幼兒最親密的玩伴被稱為「電子奶嘴」或「電子褓姆」。

有些父母認為,電子科技產品中的遊戲程式有助學習,又或看到孩子年紀小小,對複雜的智能產品已能操控自如,感到沾沾自喜。不過,電子產品真的是益智玩具嗎?

英國一個教師組織最近發現,兒童如果過度沉迷用手指掃屏幕的玩意,對傳統實物玩具會缺乏操控能力,連簡單的砌積木也做不到。因為電子產品的模擬遊戲,只靠手指滑動及觸按顯示屏,而傳統玩具則需要真實接觸,能鍛練手眼協調能力,以及手指操控物體的技巧。

美國九成七的家庭擁有觸控電子產品,但僅四分之一裝有益智類程式,六成父母相信觸控遊戲具教育功能。但紐約科恩兒童醫療中心日前的研究結果顯示,非教育性的觸控遊戲會削弱三歲以下幼兒的說話能力。此外,即使玩益智類程式遊戲,亦無助於幼兒的智力發展。

幼兒玩電子產品絕對要適可而止。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兩歲以下的幼兒,完全不宜接觸電子屏幕,至於兩歲以上的兒重,每日亦不應使用電子產品超過兩小時。沉迷智能產品,除了造成視力、關節等身體毛病,欠缺?外活動,還會損害兒童專注力和學習興趣,削弱社交、情緒調適及創意思維的能力,甚至出現成癮徵狀。

父母角色無可替代

事實上,科技產品遠遠不及親子交流對兒童發展帶來的益處。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有研究發現,父母與孩子的雙向溝通,比父母單方面的說話,不僅對日後語言發展效果有數倍之多,更可訓練孩子組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。美國華盛頓大學年初的研究也指出,父母多與一歲的幼兒互動說話,可助提升他們兩歲以後的語言能力。

香港很多父母愈來愈早催谷孩子學習,擔心子女輸在起跑?,幾個月大未學行已上playgroup,幼稚園要返上、下午兩間,更安排繁多的補習、活動、培訓、興趣班……大灑金錢之餘,把孩子的時間表安排得密密麻麻,而教導的責任卻總是假手他人,又難有時間跟孩子共聚,無異於將子女送了給別人。結果疲憊的孩子厭倦學習,親子關係也變得疏離。每年家庭服務機構的調查都顯示,本港父母與子女相處或溝通的時間並不足夠。

為人父母,都想給子女最好的,但最珍貴的東西,往往並非用金錢衡量。培育子女發展,父母自己的角色和心力,比任何教材、學校、補習或培訓班,都重要得多。至於有助子女學習的秘訣,原來只是多傾談、多伴讀、多講故事、多作互動遊戲。各位家長,你準備放下你的智能手機,收回孩子的平板電腦,開始打開話匣子了嗎?